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

[心得]台灣電影史心得/葉問2

葉問象徵理想的中國人模樣,葉問2的世界中,葉問依然是那個好好先生,連生活困苦了,叫學生繳學費都是好言相勸,甚至讓家裡困難的學生暫緩繳錢,這樣的好好先生也是有脾氣的時候,當洪拳的洪師傅要葉問交武館會費時,葉問對這種貪錢的做法十分不屑,遇到拳王打倒洪師傅時也生氣,對妻子好,但打倒欺負中國人的外國人才是要緊事,所以女人乖乖生小孩,男人出去打拼,正是大大的展現傳統儒家的思想模式。

真正葉問的歷史背景跟電影有很大的出入,娛樂性的電影造就葉問這個英雄,但葉問真的是這樣嗎?為了讓電影更賣座,英雄式的電影篡改史實,尤其是傳統的功夫片,敵人首先是自己人,而且是貪腐的自己人,然後是高權力者,最後是外族。傳統功夫片為了造就民族精神的熱血情緒,常常這樣編寫劇本,時代背景之下,給渴望翻身的市井小民一個宣洩的管道,一個“贏了”的假象,到了現今社會,殖民的壓迫已消失,外強已沒當初那麼壓破,操縱劇情的依然是票房,但如今民族意識的部份少了許多,多的是聲光娛樂效果,還有依然可望看到惡人受懲的小民心態。

葉問打贏拳王後說,“出身背景也許有差異,但我相信人性沒有貴賤,每個人都要學著尊重”,在我看來,葉問是打贏了才能那麼大聲,而其他外國人好像都變得比較聽話比較和善了,也應該不是我的錯覺,最終,人類還是得靠比他人強的暴力取勝才能讓人乖乖聽話,贏家就是正義。

葉問2就像把典型的武打片公式,用比較新的機器;HD還是藍光什麼的,全部般出來然後再演一遍,精美的畫面、流暢的武打、進步的運鏡手法,雖然故事劇情老梗,但煽情的激勵人心與聲光娛樂一樣也不少,而好好先生葉問,不同於美國英雄的強硬態度,用尊重與手下留情等方式,讓外國人看到中國人的精神,在電影外的世界,這也是一種展現民族精神的方式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